糖衣砖家和4月份数据深度解读

这两天经济学家金灿荣先生火了,如标题:

看完内容很提士气。谈笑间灰飞烟灭。
金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演讲)主要诉说了我们有三张致胜王牌,分别是:
小王1:彻底禁止对美国出口稀土
小王2:中国持有2万亿美国国债
大王: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
应该说,这三点我们常听到,塑造了信心来源。抱着严谨的态度,我搜了一点资料,本意想支持金先生的观点。
往下看。
1、 稀土资源
早在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官媒就发布一篇文章:

其中说道:

看得出,官媒也认真的。
我国一直是稀土储量大国,多年来也一直向美国、日本等国家大量出口稀土,这都不假,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但根据路透社的最新报道,中国2018年的稀土进口量约为2015年前的10倍,也就是说我们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
那金先生所说的这张小王牌好像已经打出去了啊!
细查原因,原来是因为之前过度开采,我们的储存量已经大跌:

翻看到很早的网页,可以看到在稀土出口的评论里,经常指责这是一项非常不爱国的贸易,从结果来看,这种愤怒一点都没错,如果说当初这项稀有资源曾是王牌,那么现在它已经变成了别人的王牌:

实力打脸有没有。
2、 持有美债
这个我其实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过,其实去年我们一直在抛售美债。

不过美债和我国国债一样,属于热门投资资产,抛出去的美债被沙特、比利时、英国转眼就买了回去。

以下TIC截图展示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主要国家地区每月持有美债规模,单位为10亿美元。

实际上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外储是美元资产,其中多数是美国国债。当美国国债被抛售的同时,我们的外储余额也在同比下降,今年初我国外管局公布,去年12月末,我国外储余额约为3.0727万亿美元,较2017年末减少672.37亿美元。
我们以外储作为发行货币的锚,外储减少,理论上会陷入紧缩,对经济的影响自然不在话下。
而且,金先生有一个错误是,我们的美债好像也就是1.2万亿不到,没有2万亿的规模。
说到外汇,关于此次变卦,外媒给了一个号外,是在前期提出的一揽子协议里面,有一项是购买老美的商品:


???
我们的外储究竟是多少?不得知。如我在《对外贬值开始,对内?》里贴过的四大行外债金额(来源于四大行2018公开报表)。

为什么会合计为负值呢?(辟谣说表外资产合计是正值),这点令人深思。

再看一下,出口顺差的数据:

2018年贸易顺差3517多亿美元(虽然降幅明显),但外汇储备反而减少了672亿美元。对不上。
如果简单加计一下2001年到2018年的贸易顺差总和(最后一列万元人民币):

28.43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再加计2000年末的1655亿外汇储备,妥妥的超过4万亿(有民间经济学家号称应该在6-7万亿,计算方式不详),所以为何现在只有官方披露的3万亿,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说到这,再提一下刚公布的外汇占款数据:


什么是外汇占款?为何一直下降?
由于国内结售汇制度要求,所有的外汇都要卖给央行,即央行买外汇,央行则按稳定比例兑换等值人民币。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出口商倾向于大量持有外汇,并不急于出售给商业银行和央行,而进口商则需要大量购汇,央行收回人民币,出售外汇,导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同步下降。
所以,目前看来,外汇占款往下走,代表外储的数据也有一丝疑惑。也代表对本币贬值的预期强烈。

外汇占款下降,也意味着我们发行基本与外币脱钩,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今天离岸人民币还保持在6.9,可能是对于后势的谈判还抱着一丝希望。不然,按前两天新闻的作风,可以考虑一下贬值到位,即7.2的价格,打消贬值预期带来的超跌风险。
说回贸易顺差,金先生在演讲里也提到了精细计算之下,顺差可能是逆差。虽然他的枪打歪了,但我还是查了下顺差数据是否有其他水分。就搜到了这篇国泰君安在16年发表的文章:

这倒解释了我之前计算顺差和外储之间数据不对应的谜团,也就是有人利用进口付汇这个环节做了文章,导致外储大量流失在境外。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笔钱还是有追回来的可能性,物流和金流都有官方记载,如果人还能找得到的话。
越扯越远了,总之,金先生所说的美债威胁论,也是很多经济学家所唱山歌的,目前看来实质性威胁并不大,不但我们已经抛了一小部分,而且这最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外储和国债发行,只能算一个工具,还不到小王的级别。
3、 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
国内的消费市场,被主流经济学家视为大王牌。就如我们依照官方GDP所推导的人均GDP数字,2018年全国的34省级行政区里,已经有10个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虽然,我们自己没有完全感知到高收入的福利和经济,但是数据放在那里,这就是底气!
那好,我们正好借4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下端倪。

汽车这个数据在之前已经提到过了,下滑算是比较大的,对于工业经济的整体影响不容小觑。
工业产生影响,失业率的问题就会放大,正好碰到这两年是高考大年,未来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我们从新闻上一直可以看到诸如人员优化的“潜规则”,不太好看。也能看出领导一直在为就业操心。

4月份官方出具的失业率:

看起来还是往上的,与我之前贴过的招聘市场信息有一点对不上号。见《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的时代》,企业招聘岗位的需求数字是很恐怖的下滑。

不知道“返乡创业”的数字中是否有一些水分。
另外一个数据是居民储蓄率。
经济学人曾在去年底发表过一篇文章《中国居民储蓄率五年下滑近半,谁掏空了居民的“钱袋子”?》

被房地产掏空的居民储蓄率,连续十年下滑,个中滋味也只有把流动资产化作不动产的消费者心里才有数了。
但房地产官方数据还在独占鳌头,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11.9%,增速是2014年11月以来新高,代表在各项行业数据都难看的当下,似乎只有房地产经济还能再撑一下。不过这个是投资数据,从销售数据来看,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0.3%。
土地卖了,然后信托等金融机构配合房地产开发公司获得了大量授信,进入开发阶段,但销售数据是延迟的,估计会在下半年显现出来。
上个月碰巧和国内前十的一家开发商聊天,坦言现在拿地开发已经是微利,基本都在转型,但是不拿不行啊,这是政策。
还有最重头的消费数据是TJ公布的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按增速来看,下降还是挺多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个价格因素,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价格在这几个月的通胀速度并不低。
整个内需消费来看,汽车销量的暴跌、储蓄率下滑、失业率隐患、消费数据缩减,这还是在我们打了减税减费的猛药下去之后的表现。
综上,我建议砖家们还是不要再谈论王牌了,这嘴,有点恐怖。我们信信没问题,不该信的人信了,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会误大事。
这类人,我定义为“糖衣派”砖家。专门生产别人爱听的话。
最后,来到工业用电量,就是我说所有数据都可以不看,只要看着这个就行。
海通证券姜超提到六大电厂耗煤增速再下滑,而TJ那里宣称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3.8%。


就用官方的工业用电数据来看,3.8相比于去年的6.9,几乎腰斩。这也与之前提到的进口机床和工业投资数据相吻合,在一个炒房投机的时代,真的没有多少人再愿意去付出劳动力和汗水去拼搏。

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产业工业投资51156亿元,去年同期55960亿元,官方增长2.8%,实际应该-8.58%;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3103亿元,去年同期95449,官方增长5.5%,实际应该-2.45%;
制造业没有单列金额,官方增速回落2.1个百分比,不看也罢。4月份的数据基本就是这样,对一季度有兴趣可以看《一虚解千愁?一季度真正的经济数据?》。
昨天超额MLF(联系外汇占款减少,目前只能用MLF续命),今天降准了,这是调控牌,不输血不行啊。

针对县域,看来对加杠杆的主体是非常谨慎。我觉得可能还是想测一下县域的潜在消费能力,如果找到门路,这个规模也不小。
对面金毛已经意识到这个机会,所以在喊FED降息(说降了就赢了),他一降,我们跟不跟,很难啊。
好在股市如约守住了攻势,国J队“归顺”,高盛也在说进来抄底,大概率能折腾一阵,这果实目前来看并没有完全熟透。
我总是觉得MYZ是佯攻,它要的是外资,而外资中大部分又是台资,所以我隐隐觉得这次重点要的是TW,这里面的战略意义可重多了,他在暗度陈仓。
砖家还扯三张王牌。
要我说,真正的王牌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
这一点却一直被忽视。
在这场变革中也是,我们的思考和呐喊其实会影响整个局面,希望越来越多人能明白过来,不要再帮着“坏人”、“糖衣”喊脱实入虚的把戏,大国复兴务必要:
开征资本税;
引虚入实;
开源节流;
健全股票机制。
唯有这样,以上所有不堪的数据才会逆转,而也不会有人傻乎乎的对一个强大经济体去做空。
一起把小丑揪出殿堂。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