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本质是一种税收
最近两天在知乎上发想法,都因为政治敏感被删除了。
一个是关于海南高院被指敛财200亿,一个是关于刘欣的国籍问题。
按理说,前者处于“扫恶打黑”,后者属于一般调侃,在这特殊的6月初都不算什么过分的事情。
国内有三件事情不能公开:
1、 官员的财产
2、 官员直系亲属和商人的国籍
3、 基尼系数
诚然这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当数字秀出来在面前的时候,还是觉得很痛心。
海南,2018年财政赤字将近300亿。(按全口径)
不得不说,这些个人富可敌“城”。这也给今年尤其严峻的财政预算给了一条可行的新思路:
扫恶打黑。
这个只要执行到位,不仅民心得以修复,其地方势力的非法所得充公可以完全覆盖财政空缺。所以,在这个时刻,应该鼓励所有民众去揭发和举报,以“人民的名义”,这比什么口号都要管用。
可惜。行棋无章法,防口仍甚于防川。
基尼系数这块也挺有意思。
官方的口径,是基尼系数一直往下行,贫富差距在缩小。
有没有在缩小,其实生活在墙内的人,直观感受很明显。西南财大斗胆在2012年出过一版数据,还被官网转载:
也正是因为西南财大给出的数据让人惊愕,所以官方从2012年认真的开始“公布”自己调查的数据。
除了西南财大,北大也给出过他们的统计。
一样是官媒转载,只是用“解释权”在混淆本质。
就像海南高院的这条新闻,有多少底层的人被数字平均呢?200亿,存银行3%一年就净收入6亿(当然不会全部存银行)。
再接着说刘欣。辩论胜负不重要,勇气可嘉值得点赞。但一码归一码,如果在全国人民面前说谎,那么品质上也就有了瑕疵。
虽然国籍问题很无聊,而且只要当事人拍一张护照的照片就能了事,但现实是,所有被质疑国籍的人,除了用媒体捍卫真相,却都没有拍过照片。
这一次被挖出来的质疑,还是刘欣的台领导17年的文章。希望刘小姐能及时拍照以证清白,至少在我看来,一个说谎的人,离爱国差得远。
这口爱国饭,不能昧着良心吃,孩子长大会问的。
太多的事情真真假假。
当你不能让一个人搞清楚的时候,就把他搞糊涂。
现在就是糊涂的人太多了。
再来说说土地财政。
4月16日,财政部公布2019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3297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9.5%。
我相信决策层是不会再赌国运在房地产这个“新鸦片”身上的。而转身,需要时间。工业指数(规模以上、汽车、运输、电力)等各项数据都显示了有至少20%左右的下滑,影响了现在这个阶段拔瘤的速度。
4月初,我问一个北京的朋友(核心)房地产到底怎么走?他说:你等着看,就这两年。
我心里有底了。
即使在各项工业数据大幅下滑的时候,今年土地收入并没有被视作救命稻草大上快上,也是同比下滑9.5%,数据本身已经说明,转型正在过程中。
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达6.5万亿元,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9.8万亿元。这意味着,全国平均而言,2018年地方卖地收入相当于地方本级财政的三分之二。
很多人说土地财政重要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
这是不是另一种税收?
如果在未来的5年内,房价回到了2010年左右的水平,泡沫起来又褪去,这中间付了大额房费或刚需或投机的人们,会不会疑惑,钱去哪里了?
只剩下20多年的债务。
很多人凭着过去10年的经验,想当然的认为房子是最保值的资产,丝毫不去理会除了我们,其实没有一个国家是靠着房子发大财的例子,这又多奇怪?
而这10年,仅是达利欧《债务危机》著作中的一个阶段,书里描述了50多次全球各个地方的债务危机,无不都是从对资产(土地、房子、股票)的狂热转向经济崩溃、失业陡增、资产贬值的痛苦。
房子是保值吗?是人民币在贬值吧。理解了其本质,就能明白一味的保住房价、抬高房价,是在加速人民币内外贬值和经济大萧条的到来。
这口“鸦片”何时停?如何停?我抱以希望。
年初的一系列城市人才、城市规划等微操,同样需要结合背后的一个本质问题:
消费对应的是购买力;税收要对应的是实业。
而购买力和实业两个数据继续走低。
在贫富差距无比拉大的情况下,那些有钱的“不透明”的人,并没有在做相应的消费啊,因为他们不敢,或者索性把直系亲属送出国,明哲保身。
钱在他们的手里,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知道结局,还是不死心。
我们都是。
生而为纸
回复删除置死地而后生
删除银行不良贷款到了爆发根源,现在又来一遍放水...
回复删除也只能放水,这个雷规模不小,炸起来是一条崩溃的主线。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