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背后

这些天很热闹。
大家都在吐槽“基本面”。尤其是那些爆炒ST的玩家们,白眼都无边了,仿佛在说,富贵这玩意儿,就得险中求。
热闹背后,我们也得冷静想想未来。
2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前两天公布了,2月份,进出口总值1.81万亿元,下降9.4%。其中,出口9227.6亿元,下降16.6%;进口8883亿元,下降0.3%;贸易顺差344.6亿元,收窄84%。
这个数字让人大跌眼镜,当然,2月份我们过了一个春节。
但,总感觉有什么藏着就借着春节这个由头。比如我一个老客户就利用春节提前给员工开始放假,以降低计件成本。
主要是外部不确定因素仍未消除。美国贸易代表莱特西泽昨天表示谈判进入了“最后几周”,不排除会得到一个坏结果。
如果是好结果,贸易顺差会继续收窄;如果是坏结果,关税就会进一步影响进出口数据。
与其等待,不如双向都思考。
而就在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伦敦查塔姆社演讲时说,中国需要从日本“失去的十年”中吸取教训,控制未来的债务水平。
日本的教训在之前50人扯淡会里也被提到过,什么是日本的教训?
泡沫经济:在高速资产价格上涨到达拐点后,东京的房子之前公允价值值5000万日元的,泡沫破裂后就只值1000万日元了,通俗点说就是贷款了20年工资的钱去年好不容易买了个房,结果今年这房只要3-5年工资就可以买了,相当于有15-18年的工资收入被提前透支了,日本的银行体系消化了泡沫破裂的冲击,但是代价就是投资的提前透支,日本银行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或者叫再融资能力)受到了限制。
流动性陷阱:日本在经济下行时,多次开启放水模式,但资金由于风险问题根本就没有进到企业层面上去,所以大量放水的实际效果极差,一直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衍生品空转。另外,整体的债务率极速攀升,投资的产出效益极差,导致债务无法偿还,再反过来降低银行对风险的驾驭能力。
但日本的强处在于工业一直支撑住了其发达国家的地位。尽管上个月连它的PMI也开始在荣枯线下面了。
最近的种种措施,让我想起了里根经济学,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它在接手执政之初,美国正面临货币紧缩引起的经济萧条,失业率飙升等严重问题,它果断采用了一套组合拳使整个经济起死回生:
发债+减税+减少财政开支。
这三个东西都要辨证的看。发债和减税的既得利益者都是大财团,放水意味着大财团有了更多可投资、低成本的的弹药,如果不规范这些财团投资的去向,那也等于白搭,资本肯定是往利润率更高的地方走。
比如,实业回报率3%,炒房回报率20%,炒股回报率20%,你说资本选择谁?
里根用发债来刺激经济,也是因为美元的强势地位保证其可以通过通过膨胀和利率调控,来降低货币实际购买力。
当初你买了100美元的国债,值600人民币,可以买100只苹果。
结果美国选择超发美元来还债,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了,美国资产价格也上去了。三年后,你拿到110美元的本息,只能兑换500人民币,或者买90只苹果。
这就是减羊毛。
然后再减税。税,是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证明,决定了货币流通的真实价值。资本不会要土耳其的钞票,不会要委内瑞拉的钞票,因为这些国家根本没有未来充足的税收来保证他们国家债务得以偿还的能力。
所以,要真的减税,是很难的事情,主动降低财政收入,给未来带来风险隐忧。
但结构性减税确是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就是我一直说要树立资本税的原因,增设房产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才能将普通百姓的税赋水平有空间可以降下来。
然而结构性减税,会触及大财团们的核心。一定会有阻力。
最后是减少财政开支。最好的方式就是防止贪腐。这个就不展开了,不然看了今天心情会很差。我只是想说,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上面这两点几乎可以当配菜来用,这一点的规模往往超出大家的想象。
不要误会,我上面都是在说美国啊!
说了那么多,体会下下面这条消息:
据彭博的最近消息,上交所拟对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公司债的审核条件有所放松,对于用于借新还旧的发债申请,可以不受政府收入的50%以上限制,并滚动发行。
滚动这个词,已经说明所有问题了。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