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苗开始隐现
1、
这两天川普在社交媒体上秀他的成绩单 ,号称14年来的最佳GDP成绩,我记得他接手的时候美国好像只有1%左右。
但昨天老美3月PMI数据出来,继续下滑,制造业PMI初值创2017年6月份以来新低,产出分项指数初值降至51.6、创2016年6月份以来新低。
无独有偶,最新公布的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47.6,创69个月低点;其中德国3月制造业PMI初值44.7,创79个月低点,连续第三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法国制造业PMI初值49.8,也大幅低于预期。
加上上次提到过的日本2月份 PMI从50.3降至48.5,创下2016年8月份以来首次萎缩。
似乎整个世界经济都出了很大的问题。
上一次发生类似的剧情,是2007年。
2007年,美联储经过连续数次加息之后,暂停加息一年半左右时间。
然后10年美债价格见底反转,伴随着美股处于历史高位。
到了2008年,积木轰然倒塌。
经济危机来袭。
2、
国内3月份PMI数据还未公布,但之前3个月均处于荣枯线下方。
诡异的是,之前股市却撇开基本面,把“脱实入虚”演到了极致。
个中缘由,在昨天的文章里已经分析了,还是因为水涨船高。
我们一定得明白,重要的不是如何放水,或者放给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使用。
即使放给央企国企,他们不炒地皮、玩金融,而是把水用来做研发做技术,或者笨一点做产能招员工,那么现在也没什么太大问题。
玩土地财政的必然结果就是债务飙升。
最新的新闻是,个人和企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银行柜台买到地方债了。首批试点是宁波、浙江、四川、陕西、山东、北京。
这背后的东西不能说,但自己稍微想想就能明白。
3、
我在网上留意到有一本张嘉璈写的书《通胀螺旋:中国货币经济全面崩溃的十年1939-1949》,由于kindle商店里还没有卖的,只能等到下个月回国找纸质的看了。
国内通胀的预期现在有一些抬头,这点没有什么好论证的,大环境基本面又不好,资产价格的上升如果不是放水肯定是要转向另一面的。
但温和的通胀和恶性通胀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消费品的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那么一定会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成本。
现在,似乎就站在这微妙的变化之间。
如果科创板失败了,我只是说如果,那么赌注的堰塞湖没有成立,基本宣告大通胀来临。
我们都知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
粗放式的投资放弃掉已经不能加码的房子(个人负债到顶)和基建(地方政府负债到顶)之后,就剩下产业金融——股市和尚未负债到顶的中小企业。
但股市这口烂锅,历史太难看,大部分股民感觉到了炒股等于是往里送钱。这个是制度给上市企业和资本玩家的红利时代。
此番再搭科创板,是为了来个绝地反击。
如果走不通,那么就只有从消费下手了。减税大礼包就是做了铺垫。
消费下手的一个残酷现实就是,超发的货币必然提高消费品的价格。所以,通胀必然到来。
比如工资到手多了1000元,但是水果价格贵了300元,吃饭价格贵了500元,交通成本贵了300元,实际上货币价值反而减少了100元。
超发如果过了一定比例,就被叫做恶性。
这是最坏的情况。但愿不会发生。
要我说,现在就是争取时间。
该出的政策要尽快出,该买的保险要尽快买。
不然,汇率和资产价格,今年会有一个先跳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