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这钱我不还
“岩烧店的烟雾弥漫,隔壁是刻章店。
刻章店的老师傅,懂行,话不多。
要加急刻章的老板,有陆家嘴,有金融街。
嘴炮子功夫最擅长,等会马杀鸡,还个价。”
2月份的最后一天,上市公司秋林集团收到渤海信托的起诉,称在一笔5亿元的信托贷款中,秋林集团以出具《担保函》的形式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要求其履行。
但根据最新秋林集团的反馈,对《担保函》上落款的公章真实性存疑,初步判断为伪造,所以不承认该担保责任。
这一次,目光再一次聚焦在这颗“萝卜章”上面。
而关于萝卜章的新闻,在这几年金融行业风生水起的同时,也层出不穷。
是不是有点多了。这才百度了2个页面。还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市面上流通的萝卜章数量到底有多少?没人知道,哦,或许刻章店老板联盟(假设有的话)能够统计的出来。
有一个段子说曾经有一个业务员去客户那里签约盖章,客户在10分钟里面拿出了4枚公章,笑称他自己都忘了哪一个才是在公安备案过的。
瞬间感觉自己买的理财产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因为把这条新闻反过来看,虽然渤海信托可能是这次“萝卜章”事件的受害者(如果客户耍赖的话它根据行规得刚兑),但不难联想到信托产品最终的风险承担人还是投资者本身。
尤其在所谓的“影子银行”业,对业绩的压力和对暴利的欲望,导致很多不合规的现象屡有发生。
新浪财经曾经披露过一则新闻:2015年9月,民生证券爆出山西太原长风街营业部原总经理许静涉嫌伪造公章、虚构新三板投资项目诈骗投资者的事件,此后,公安机关介入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17年4月,该案终于尘埃落定,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了《刑事判决书》,根据一审判决,许静犯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
(嗯,对,百度第3页了)
一般一个理财产品的利益链,会涉及到诸多环节,而萝卜章能够在这里面不断做文章,就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人简单操纵的,而是“协同作案”。第三方机构、银行内鬼、客户三方、理财经理都能在这场明谋里面捞到自己的油水。
我们不得不反思,当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金融业能发大财”或者“把孩子送去读金融以后好找工作”这些概念时,是不是会再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金融业能赚钱?
2018年底麦肯锡有一份报告直指中国80%的经济利润都流向了金融业。而金融业更加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只有20%。
或许萝卜章已经能解释其中的某些原因。
买理财的时候千万要擦亮眼睛,不要去赌金融机构会给你买单。
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合规的水你不去净化它,未来一定会变成最大的地雷。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