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浦说:就业的底线和贸易战必然的结果


去年紧着考雅思,练听力老拿奥巴马同志当任时的每周总统讲话作为复习材料,听着听着感觉老美的政府真是声嘶力竭的在为基层人民出谋划策。同时也感觉他们的就业市场、福利政策、社会结构等等都是热门议题。反正就是一种每周总统都要给你们一个交代的“角色感”。
另外,每年要给一个交代的GQZW今年因为老美的政府停摆,川普的演讲被延迟到前天才摆上看台,其中和国内相关的信息不是太多,但有限的信息基本把川普既定的立场都表述清楚了:
第一、   斥责贸易不平衡,不过把责任这个锅直接甩给了历任前任们;
第二、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我们逐一分析。
1、
首先,在贸易平衡这个方向上,中美贸易战只是川普全球贸易战略的棋子之一。奥巴马在任时,对于世界贸易持有的是增量的思维。什么是增量的思维,我们从《小岛经济学》这本书说起。
(快进模式)
这本书讲了一个小岛(美)上有三个人,非常原始,整天捕鱼吃。接着有一个人A发明了工具——渔网,提高了生产力。于是每天三个人捕到鱼的数量大大增加,除了自己果腹之外,多余的鱼就储蓄起来,以防止生病、自然灾害等影响未来。慢慢的,其他岛上的人听闻了这里鱼多的消息,就变成移民居住过来。人多带来了以物易物的岛内贸易,鱼拥有了货币属性。于是有人开起了银行,用存进来的鱼再贷出去,商业经济一下子快速发展。由于生产力不断扩充,鱼越来越多,于是和其他小岛开始进行贸易和基础设施投资。前者带来物品,后者看似会有回报但是收效很慢,关键还有副作用。银行和政治家觉得鱼太麻烦,索性就发明了“鱼邦储备券”,人性贪婪,券越来越多,而银行里能兑换的鱼越来越少。而人们享受在券多的福利中,愿意捕鱼的人逐渐少了,因为用券就能从一个叫“中岛帝国”的地方换来真的鱼。中岛帝国用卖鱼换来的券在去买其他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剩余的作为自己的储蓄并发展经济。小岛(美)上的人更愿意做服务业或银行业,很少人去从事原先的捕鱼业了。于是小岛和中岛帝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竟然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有人开始担心,这么多的券,能兑换那么多的鱼吗?小岛(美)上的居民想,丧失了捕鱼的能力,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吃不上鱼了?中岛帝国上的居民想,虽然有捕鱼的能力,但是我们换来的券,会不会有一天换不了东西了?
以上是书里内容的一部分,这本书很精彩,还说到了信用体系、通货膨胀(紧缩)、房价骗局、利率操纵等各方面的通俗解释,暂时不表。说回增量思维。奥巴马及前任们其实就在干的是发行券去购买全世界物品的模式,这么多年的QE放水,塑造起了一个看似每个国家都得益的幻境。然而,真正的隐忧是美元,或者说是纸币的兑换价值,这不仅对于美国人重要,对于每一个手上持有美元的国家都同等的重要。
川普睿智的发现,这个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所谓的增量思维,其实是在掏空未来,这颗炸弹如果爆发(有人去挤兑美元),其影响力远远大于08年的经济危机。奥巴马们对于群众的交代,就是劫富济贫,加重富人们的税负,然后当作福利下发给底层人民。有了福利的底层人民,要么不愿意再从事劳动工作获取报酬,要么就批判给的还不够(毕竟贫富差距还在拉大)。与其等着爆发,还不如奋力一搏,这就是川普为什么拿着贸易这个事不放的原因,不仅不能再逆差了,还得把捕鱼业(制造业)给请回来,这个就等同于就业,基层的人就业率上升了,意味着储蓄有了同样上升的空间。而储蓄的增加,最终会缓解货币贬值(美元挤兑)的忧虑。
最近在看凯恩斯写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他提倡减少储蓄,加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凯恩斯说的并不对,降低名义利率并没有增加任何真实资源,人们对真实资源的储蓄还是没变。但是降低名义利率却虚构出“成本降低”的假象,正是这一假象造成了大量错误投资出现。降低名义利率,其实是给错误投资以机会,同时却剥夺正确投资的机会。这不会带来永远的繁荣,只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印钱,供应上来,需求没有同等,造成产能过剩,投资浪费,和一堆后遗症;
印钱,供应没上来,需求维持,造成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居民的真实工资降低。
2、
知识产权,最近华W的事件其实已经验证了。
这个事其实本质特简单,好比以前小时候常去买盗版CD,我听起来是很爽,10元4张来着,有时候还能挑到混合多张专辑的盘,等于1张抵N张那种。但是这样完全损害了发行者(演唱明星)的利益,因为他正版的盘再也卖不出去了。而录制、写词、谱曲、公告、推广等又花费了大量的成本,这样一来啥都捞不着了。直到最后,流行音乐变成鸡肋,新人再难以像90年代那样辈出,而既有的成名者也只能变换其他的方式来保鲜和获利。最后害到的也是听众,因为好听的歌曲会越来越少。
奇葩说有一期是《你是否支持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的辩题中,提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垄断对于人类的影响,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这相当于“阶层固化及如何突破阶层固化”的同义词。在不同的角度上,当然秉持着不同的立场,川普如果站在那里和陈铭、青云合作及对垒,一定也会说得相当有水准吧。至少对于美国国内来说,这确实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技术领先能保证其在一定时间内继续拥有高质量的就业能力。这个凯恩斯也在那本书里提到了,就业和失业,不仅和真实工资、货币工资、协议工资有关,也和工作的质量有关。如果工作质量不高,很多人也会选择“自愿失业”。
网上对于华W打击的事情,有人在揣测英美“共济会”的阴谋,既然是阴谋,我们只能不置可否。但对于贸易、知识产权背后的就业及储蓄(投资)问题,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了。
老观念:储蓄会挤兑投资,影响经济增长;
现观念:低质量、收益甚微的投资会挤兑储蓄,进而影响消费,消费不振,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流通领域的流通规模,造成企业裁员等失业率问题。而储蓄如果在银行里,这样看来丝毫不比投资的效果差,因为储蓄创造了资本,资本利于生产扩大。想一想《小岛经济学》的故事。
3月1日,贸易战的结果就会大白于天下,在此之前,明白了这之后的逻辑关系,好像结果就不重要了,因为这是必然的。不要被所谓的“输赢”搞的口号化。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