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滑滑梯
1、
上次在《鸽鹰都是鸟,敌人非彼此》提到过,现在美、欧、日三个经济体的PMI同时掉头向下,似乎都处于经济危机的共振带上。
昨天,路透预估我国的3月PMI在49.5,连续第四个月处在荣枯线下方,依然面临很强的下行压力。
低于50,意味着经济都在衰退。而且PMI是个预先值,代表后面的经济指标好不到哪去。
统计局前天公布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4%,其中,国有企业同比下降24.2%;股份制企业同比下降13.5%;外资企业下降14.5%;私营企业下降5.8%。通杀。
按行业分类,制造业下降了15.7%;而汽车制造业索性下降了42%,接近腰斩。
读了这些数据,就大概能明白为什么要拼命减税降费,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推销个人购买地方债了。
老美那边的态度已经90度大转弯,从加息直接跳到降息关口。
一般美国的国债利率倒挂(长期国债利率要少于短期国债利率。之所以说它是一种颠倒,是因为,按逻辑,利率起着相反作用:若某银行向某消费者提供10年期贷款,其利息一般会高于3个月贷款。因为,一方面,长期贷款的归还期相应较长;二是,发生不测情况的风险、获贷人无法还贷的风险也要高一些。原则上,这一逻辑也适用于国债。)目前,美国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是3M>10Y>2Y,这实际上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未来将进入降息周期,美国经济动能已经走弱,未来有进入衰退的可能,随着货币环境的调整,衰退不至于很快发生。
但几乎已无法避免。
反观国内,昨天莫名股市大涨,官方辟谣降准,但市场的预期已经出来了(我觉得是机构都认知到今年最大的去处是股市)。现在如果搞大水漫灌肯定是要着老美的道的,相比之下更加关键的是产品通路。
2、
今年日用品、食品通胀的概率高,而工业品受油价影响,紧缩的概率高。
川普这两天又在呼吁OPEC增产,以降低油价。看似是为了通胀考量,但更多应该还是出于战略目的。毕竟,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都是产油大国,都需要看国际油价的指标决定经济质量。
但OPEC自己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意见不统一,所以川普喊完之后,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和目前欧盟的情况差不多。作为老美的盟友,其实本该站在他们那边,尤其是在贸易局势尚未落地的节骨眼上。但是靴子国率先跳出来背道而行,连德法都有点动心,说穿了,他们已经认识到川普在经济上能给予的东西已经不多了,而他们自己又面临着很棘手的经济问题。
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Ifo本周报告说,德国制造业出口预期值骤降。尤其是汽车业和金属工业预期出口回落。而汽车业是德国工业的核心,这无疑给PMI雪上加霜。
而法国,黄背心仍在继续,民怨一时半会儿还真的消不了,ZF最后如果不做出一些福利上的承诺估计很难平息。
英国脱欧也继续拖着,按这个态势来看,脱是肯定要脱的,就看怎么个脱法了,毕竟架势已经甩出去了。
目光所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一个主是太平的。
所以现在欧盟的态度就很暧昧,谁也不得罪,左右逢源,来换取更多好处。
国内的猪肉价格今年看起来是涨定了,因为这头按住了房子,CPI我估计今年会略有抬头,如果油价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作为抵消效应的话。
但有一点通胀并不可怕,大家怕的是滞涨。
3、
今天还有一则新闻是说金融服务深度对外开放的。这背后代表的东西又很隐晦了。
比如,很多人猜来猜去,P这家金融龙头到底是姓民、姓国还是姓外呢?没有人说得准确。如果仔细推敲每一家资本集团,几乎都是一样的模糊。
但金融很赚钱啊。五大国有银行2018年财报出炉,赚了1万亿元利润。在制造业横尸遍野的背景下,金融业依然一枝独秀。
把这一块业务开放了,无疑是虚火继续旺盛。除非外资能带进来工业体量,目前看,这个趋势(制造业)还是在往外走的。
很早很多专家都说了,这一次毛衣拉锯,是一次工业被动升级的机会,话里的意思就是外来的和尚留不住啊。
反而,外资金融还极有可能再一次助推资产泡沫和消费陷阱,并搭建更快速的通道掩护资金撤退,我觉得还是要慎重一点的。
每一次经济危机,财阀基本都没影响,就连美国,最终也是政府出手救助。至于救助的钱来自于谁?你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