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和流浪大师

1、
很多人都很喜欢《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因为隐喻了很多东西,这种稍微一转弯就能联想到的东西,仿佛在一双大眼睛下面玩游戏,能奈我何?
但其中,有一处隐喻估计很少有人想到:就是黄四郎的替身。

在《让子弹飞》中,周润发扮演的财阀黄四郎为了掩人耳目,特意找了一个和自己长得非常像的替身——戏子杨万楼。在片中,这个替身不时替黄四郎出面与张麻子(姜文饰)、汤师爷(葛优饰)等人周旋,最后还赴了刑场。
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替身吗?
有!
政治大人物肩上的担子重,不仅要出访他国建设外交,还得深入基层探访群众,必要时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庆典,饭局等等。但露面的次数多了,总会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但你要是出现的次数少了,也会有猜测的声音出现,扰乱国家安定。因此,寻找替身降低风险,便成了一些政府热衷的事。
苏联领袖斯大林就有这样的替身。
斯大林寻找替身是很必要的。因为当时不仅国际形势混乱,而且苏联国内也不安宁。1934年,苏联政府高层基洛夫在自己工作的地点,被一名叫厄古拉的凶手潜入枪杀。这一事件也是30年代苏联大清洗行动的开端。但清洗归清洗,苏联高层也下定决心为领导人寻找替身。
为此,克格勃从全国各地寻找来了多位与斯大林外形相似的人,并对他们进行非常严格的训练。
首先,这些替身会观看斯大林的录影,从语气,举止,表情等方面进行模仿。一旦这项训练通过,他们就必须接受形体上的改造,会通过增重或减肥的方式,使其体型与斯大林基本一致。在达到这些要求后,还会有医生专门负责为这些替身整容,环环紧扣,务必做到以假乱真。
当然,在这些人成为替身的那一刻,他们与之前的生活,就再没有了联系。苏联政府会以合理的解释告知这些替身的家人,那个人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了。

(斯大林和替身对比)
替身们的主要责任有两个。
一是保护斯大林的安全。
比如每当斯大林出门时,官方都会预先公布一条出行路线,这条路线由重兵护送,安保措施会做得严严实实。但实际上,车里坐的反而只是一个替身。而真正的斯大林,会在同一时间和其他不同的替身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这会给刺杀者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二是代替斯大林参与各种需要出面但并不重要的活动。
比如一些酒会、视察等工作。这样会节省出时间,让斯大林处理更重要的事务。
那么,苏联人怎么去区分斯大林和替身们呢?
当然了,如果普通的苏联民众都能很容易地区分斯大林的真假,那克格勃特工们也都该拉去枪毙了。事实上,不仅苏联民众无法区分,甚至连斯大林的近卫们,有时都搞不清楚。
一位克里姆林宫的警卫曾回忆说,有一年新年夜搞新年晚会,他正在克里姆林宫站岗。此时斯大林从外面走了进来,他连忙敬礼致敬。结果没过一会,又有一个斯大林从外面走过来,他又傻傻地敬了个礼。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斯大林本人临时决定要参加晚会,才出现了真假斯大林同时出现的情况。
苏联的民众们,是根本不知道斯大林有替身这回事的。只不过后来的一件事引发了人们猜测。
1947年6月,斯大林参加了一次苏共会议,《共青团真理报》上刊登了一张斯大林参会的照片。照片中,斯大林不仅没有坐在主席台正中央的位置,反而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这与苏联民众熟知的斯大林风格完全不同。因此,关于斯大林有替身的传言,也在民间传开了。
随着时间推移,斯大林的替身们也渐渐浮出水面。其中最出名的,要属鲁本斯基和达达耶夫两位,但两人的境遇却完全不同。
1949年,斯大林以鲁本斯基破坏领袖形象为由,将他送进监狱。而达达耶夫却一直活到了90年代,为后世讲述了自己为斯大林替身的传奇经历。
蒋介石也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
1934年,蒋介石为了加强控制四川、云南、贵州的地方军阀,同时还要围剿川陕根据地的XX,除了决定派姚远贺国光带领中央军参谋团入川以外,他本人还要亲自前往视察。为了以防不测,他需要一个替身……
然后,时任浙江省公安局局长的何云因其相貌身材与委员长极其相似被翻了牌子。
为了当好替身,何云在一个月内突袭了蒋介石的奉化口音、古典汉语、骂娘方式、咀嚼速度、荤素搭配、饮水习惯、眼神转换、一颦一笑之后——第一次代替蒋介石审阅卫队就骗得宋美龄叫“darling”。
不过等正式跟蒋介石去四川当替死鬼时,实践表明,在战场上拼杀过的部下毕竟比老婆更了解自己,一对一答之间何云就露了馅。所以,何云的演艺道路并没有走很远。
最有趣的是希特勒,不小心和替身分别同时出现。
为了防止可能的刺杀,盖世太保给希特勒找来了三个替身。有一次希特勒的日程安排在法兰克福露面,并已派其中一名替身到法兰克福去了。可是,希特勒本人一时兴起,要去巴里亚去看当地的纳粹党负责人,而盖世太保疏忽了已经有一个“希特勒”在法兰克福公开露面这件事…….
结果,在同一天的法兰克福和巴里亚的报纸上都刊出了希特勒的消息,有些敏锐的政治观察家立即指出:我们的元首真有本事啊,一天之内能够在相距几百公里的两个城市同时露面…….

连川普…的第一夫人也会被网友质疑。



提到替身的故事,是因为昨天看了一个小道消息说超人在香港30亿港元捐赠了一座寺庙,…….

真是受够了这些小道消息捕风捉影,脑洞大开。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听到的一个笑话:
有一些被判无期的人会拼命争取死刑,因为安排一个死刑替身只要花20-30万就可以搞定。

2、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最近这位沈先生火了,我昨天看了一部分他的金句视频集锦。简单说两句。
没看之前本来我以为是一个人在摆拍作秀,看了之后比较笃信这是真的。
这种事情恐怕只有书中、剧中的古代才会有吧,怀才不遇,一扫天下。
他已经流浪了26年。
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点赞或关注他,仅仅是猎奇心里吗?
猎奇你可能会看一眼,但不会一直关注下去。我发现很多人在持续关注他的动态,并真心赞同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我觉得,沈先生能从边缘回到视线中心,因为:
  • 他说了很多别人不敢说的真话。(也就是借他的嘴巴,很多人听到了自己的心里话)
  • 他的存在,是对于目前社会的一记耳光。
整个社会目前唯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已经非常清晰了,如果要坚持书中那种初心,沈先生的行为和处境已道出一切,格格不入:
所有人都知道你说的对,但所有人都不会选择这样去做。
在精神层面上,整个社会会慢慢滑向另一个极端,大家都只注重自己的利益,毫不相让,即使是小家庭,举个例子,离婚率:

在精神层面上,我对未来的社会一点信心也没有。 
流浪大师的走红,只是各位人生故事的一个插曲;
但人生很短,他得到的,真的比各位少吗?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