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让子弹飞一会儿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陶杰《杀鹌鹑的少女》


昨天,信息量巨大的一条新闻:

原本定于2021年金融开放的日程突然被提到了明年展开,背后是否与此次G20的deal有关,令人浮想联翩。(没办法,这一直就是老美的要求
而最近一年,关于金融是否应该开放,各路砖家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任泽平(恒大研究院):
美国逼迫他国金融过快、过急、全面开放,开放国“管制”的闸门过快打开,不仅使得开放国金融机构面临激烈竞争,并且大量外资疯狂涌入并于泡沫前抛售资产,助推金融泡沫的形成与破裂
典型案例就是美日金融战。20世纪80年代,美国主导推动日本加速推进金融自由化,包括利率自由化、资本兑换自由化和放松市场准入等。以1985年为界,金融开放使得海外资本迅速涌入日本市场,金融资产及房地产泡沫快速堆积,同时日本海外并购潮涌,大肆收购海外地产。


周小川:
中国实际上从90年代后期在准备加入WTO的时候,就开始酝酿在市场准入方面扩大对外开放,当时有亚洲金融风波,这个步伐在一度情况下稍微慢了一些。随后中国加入了WTO,在市场准入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对外开放。实际上在加入WTO若干年后,我们也在准备,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但是不巧后来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现在,我们进入新的阶段后,确实在市场准入方面对外开放可以胆子大一些,开放的程度更高一些。易纲补充:放宽或取消外资一些股比限制。实际上这是减少了对外资机构的歧视性待遇,体现了内外资一视同仁,这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

中国社科院的全国人大代表程恩富教授
第一,近40年来,中国没有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金融系统实行了比较严格的管制措施,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规模较小,他们还不足以与中国国有金融资本抗衡,进而还不能操纵中国的汇率、利率等资产价格,也很难影响我国的股市等金融市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危机爆发国造成的损失之大、危害之深、影响之久,是有目共睹和令人胆寒的。因此,我国的金融政策更应该充分体现“审慎原则”。第二,我国2015年的股灾造成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加上其他金融问题的存在,至今仍然存在着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隐患。我国金融系统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没有显著优化,房地产等高风险的贷款占比仍比较大。第三,如果我国在现有情况下,“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容易伴随外资的大规模进入而推动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升值,这将对我国出口产业造成较大影响。1985年美国强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导致日本本土产业空洞化的悲惨教训,我们需要吸取。第四,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普遍不让外资控股甚至持股,因而为了落实“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和关于防风险的攻坚战这些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建议在今后的文件中表述为“在国家绝对控股的基础上,放宽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第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时刻谨防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在关键领域联手对付我们。如果放开外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金融领域的股比限制,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就可能伺机给我国股市等金融市场和人民经济生活制造混乱和社会动荡。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不希望看到和不得不防的大事!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在相当长时期内也是难以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集团抗衡的。因此,现阶段我国决不能对外资股份放开限制。

中央民族大学著名爱国经济学家张宏良撰文《不能逾越的改制底线: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
外资全面进入我国银行,会严重损害我国经济主权,造成中外信息极不对称,我国经济对外单向透明,无密可保。后来在社会多方抗议下银监会被迫取消了这一规定,但已经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利权外流――仅一年就因此而流失财富高达1.7万亿人民币。财富流失刺激了对方更大胃口,紧接着美国国会就通过决议要求中国银行对美完全开放,在此背景下,中国银监会出台了《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前对外资控股不得超过25%的比例限制,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彻底消失,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
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要求中国银行对美国企业完全开放,到中国银监会发文取消限制,期间仅仅6个月时间。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2个国家的决议,一个是伊拉克分治的决议,一个是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决议。后一个决议影响如此之快,让人想起了美国国务卿赖斯此前关于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一段话,她说:21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要从以军事打击和情报渗透为主,转向以培养对方国家的学术政治精英(美国鹦鹉)为主,以此来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打开中国金融市场,就是21世纪美国鹦鹉外交最富成就的卓越胜利。这一点可以从整个事情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清晰看出。美国国会通过决议,为当年12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定下目标,就是要求中国取消对外资在银行、保险及证券公司的持股限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控股中国银行来弥补次贷危机的损失。这一点从当时美国银行(原美洲银行)首席财务官普莱斯的讲话中反映的十分清楚,他告诉人们,2005年6月美国银行投入中国建设银行30亿美元,短短2年后的今天,美国银行在中国建设银行的直接和潜在获利已达到320亿美元,足以抵消该行在次贷危机中损失的近40亿美元。普莱斯的讲话人让所有美国人都激动不已,仅仅参股中国银行2年就有高达10余倍的惊人回报,如果直接控股中国银行,回报将会达到百倍千倍。面对这有史以来的最大金矿,国会迅速以404票赞成、4票反对的罕见结果通过了要求中国完全开放金融市场的决议
决议通过的当天,美国前商务部长唐纳德•埃文斯便率领庞大的华尔街游说团飞抵上海,在上海摸清北京底细并做好周密安排后奔赴北京。飞机一落地,庞大的华尔街游说团便如同水银泻地般四散开来,按照各自专长和人脉关系,分别赴向商务部、银监会等国务院相关部委,赴向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国有金融机构高层,以及部分最高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和重点高校,游说中国彻底打开金融国门。美国本来通过埃文斯提出的要求是,把外资对中国银行的控股比例由25%提高到49%,结果却是中国干脆取消了全部限制,成为金融领域完全不设防的国家。
金融被外资掌控后的严重后果。首先,一个国家的银行被外资控股,将会彻底丧失国家经济主权,变成完全的殖民经济。这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把银行视为国家命脉的原因。对现代国家而言,银行的控股股东就是是国家经济的真正主宰和社会政治的最终决策者。我国全部银行资产约50万亿人民币,按照巴塞尔协议8%的资本充足率规定,占有这50万亿银行资产需要4万亿资本,按照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过5%计算,实际上只需要2.5万亿资本,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持股比例达到25%即属于控股的规定,控股2.5万亿资本只需要6千多亿人民币,相当于9百多亿美元,就可以控股整个中国银行资产,进而控制整个中国经济。而目前美国银行(原美洲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中任何一家的自有资本都超过9百亿美元,从逻辑上来说,它们任何一家都有能力控制整个中国银行业,进而控制整个中国经济。
控股银行实际上就是控制了整个国家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虚拟化的现代金融条件下,银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而成为横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领域,以衍生品的创设和交易为主业,触角伸向所有产业,网点遍布世界各地的现代金融巨无霸。无论它们的名称是叫银行,叫证券公司,还是叫其它什么,其传统业务都已经降低到微不足道的地位。新形成的主要业务,就是通过各种金融创新,不断整合各种经济资源,从对社会财富的重新定价和再分配中获取收益。也就是说,我们社会中所有公司和个人的财富都集中到银行,这些财富最终代表多少价值以及这些财富流向哪里,完全由银行决定,即便是全部财富都流向外国,政府也无能为力,不仅无能为力,甚至事先不得而知。这就是现代金融业的特点,实际经济中的财富形式虚拟化了,财富流动不再和实物相联系,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财富形式,会将一个国家财富洗劫一空而事先不被察觉,从而使金融战取代传统战争,成为国家之间掠夺财富的主要手段。并且这种掠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会引起被掠夺国国民的发现,当最后发现时,一切都已为时过晚。
可见,通过控股对方的银行,可以掌握对方全部社会财富,并按照自己的利益对对方的全部财富进行重新定价和重新分配,把对方国家全部国民都变成财富的名义占有者。这些财富流向哪里价值几何,都有各种各样的金融指数来决定,而这些金融指数的涨跌变化,完全由这些控股银行决定。所在国的全部企业和老百姓只剩下一个义务,就是拼命挣钱,然后通过银行、股票、债券、房产等把钱交给控股银行,控股银行再把这些钱同样以各种投资的方式送回本国,形成本国财富,提高本国人们生活水平。由此形成的所在国企业和老百姓的财富损失,只是表现为金融指数下跌,正常投资损失而已。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爆发信用危机,而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股市却暴跌45%的原因。美国吃饭,中国买单;对岸房屋着火,结果却是我们家被烧焦,这就是虚拟经济条件下新的经济殖民地特点。就目前中国人来讲,悲剧还不仅仅是为美国买单,更大的悲剧在于美国高消费和中国低收入之间的严重失衡,美国人点菜很多,中国人票子有限,被迫只好掏光腰包后再预支子孙后代的资源,结果是中国人子孙尚未出世,就已经欠下了巨额债务,这个债务就是未来巨大的环保投入。

金融安全专家杨斌:
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说明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化,金融危机的破坏作用也日益深化。阿根廷爆发引起激烈社会动荡的金融危机,跨国银行肆意掠夺广大民众存款侵犯私人财产权,中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都蒙受了巨大财产损失,与阿根廷盲目推行金融自由化并丧失银行控股权有密切联系。跨国银行所占银行业资产比重短短数年就超过了60%,结果导致政府丧失了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无法抵御金融恐慌制止资本大量外逃,难以阻止金融危机蔓延并触发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当前,美国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施压中国开放金融领域,允许西方金融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甚至控股,在金融界、经济学界的呼声日益高涨,阿根廷的经验自然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黄少安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战术目标是迫使中国削减1 0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贸易顺差;战役目标就是打击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要求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战略目标是诱惑和逼迫中国按照其要求全面开放金融,即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和自由化。

昆仑策研究院:
有些提倡急剧金融开放的人提出:金融开放和自由化不会给中国带来金融危机,因为数据到位,模型到位。然而现在许多数据恰恰表明,中国经济正运行在高风险位置。

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
在我任财长期间,我主持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和战略对话。为什么金融开放很重要?在美国,如果你想把金融市场全球化放开,很多选民不会投你的票,这不是件讨好的事情。但是,金融开放可以带来效率,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能够在国家之间建立友谊的桥梁。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这些砖家的声音,从不同角度出发,犹如一颗颗子弹。但哪颗子弹会击中目标呢?
让它再飞一会儿。
又或者,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2020年,一条赛道即将铺开。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