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收割以及抗通胀NO.1

如果说贬值属于一种群体性财富收割,那么理财,就是精准收割。
——不是我说的

不管是P2P、银行理财、还是各种基金、信托,投资者常常忘却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当你把钱掏出口袋交给他们的时候,他们要归还给你承诺的利息和本金,也就是说,他们要用你“投资”的钱作为资本,取得比承诺给你的利率更高的收益,才有做这件事情的价值。
这就牵涉到两个层面:第一,要有比利率更高利润率的投资项目(且安全);第二,这些理财机构,是否有搭建金融资产的核心能力,他们有没有切实在做“风险定价”的基础模型,还是他们只是收了钱,弄一个期限错配的资金池,把资产安全搭建就转手扔给了个“看上去很美”的外包机构。
投资者被隔离在外,甚至根本看不到钱到底去了哪里?而这些机构似乎又赚的盆满钵满。

1、
招商银行最近连踩俩雷。
先有与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钱端公司”)“14亿元理财资金逾期”事件悬而未决,后有诉光大资本不按“规矩”办事。
前者比较单纯,就是招商银行和一个叫做“众金所”(后改名叫钱端)的“空壳”平台合作,搞了一个“银行P2P”分销的创新产品。
某报道称,2017年之前,钱端都以“招商银行—钱端APP”、招行旗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名义对外宣传。招行员工也在积极向招行客户及潜在客户推荐钱端APP。
既然是P2P,结果也就免不了遭殃。
只是遭殃后,双方开始了“例行”扯皮,招商说,我早已与你划清界限,钱端说,你明明一直还和我藕断丝连。
真正亏损的投资者们看着这两方上演了一出“我们还是我们但不再是我们”的虐心大戏,一脸懵逼,难道还要上去拉架不成?


出事前,大家你侬我侬,兄弟齐心,合力赚金;出事后,大家泾渭分明,一方死追不放,一方死不承认。
人生,莫不如此。
和光大资本的事更有代表性。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搞了一个基金,招商是大股东(优先级合伙人),出了28亿(钱来自于招商财富的个人投资者)。
然后这个基金的钱全部去投一个海外项目了,碰巧不巧,这个项目2年不到就不行了,伦敦法院裁定项目破产。这一下,各机构出资者肯定不干了。尤其是招商,作为优先级合伙人,要求优先退出。
凭什么?都是投资人,凭什么你先退?
因为当初光大拉招商入伙的时候,出具了一份《差额补足函》,内容大概意思就是如果到时项目出了问题,你钱不会打水漂,因为我会补足你的损失,这样算是一个兜底吧。
然而,当招商拿出这个《差额补足函》后,光大证券发公告说:该函有瑕疵。(我走过最冤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不用说,当初招商肯投一个无法尽调的海外项目,不然也不会2年都撑不过啊,肯定图的就是这个函能担保,结果对手方照样“认钱不认函”。
傻了吧。
在前几年各种银行同业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出函方不用出钱,用信用兜底;出钱方糊弄着做一下合规风控,反正有函不怕湿脚。
但函,落到真要派用场的时候,上面的文字造句和那个章是不是萝卜就相当重要了。
如果你是兜底方,萝卜章用用无妨(反正你也不抽印鉴卡比对);如果你是出钱方,尽情享受资产快速扩充的奖金就能忘了该有的担忧(比对了怕伤和气,因为角色互换都是这么干的)。

只有投资者们,买下的各种理财产品,本就为了规避市面上高息的陷阱(钱端P2P利率也只有4点几),图一个心安理得;却因为“金融创新”,让和尚和庙都没捞着。
午夜梦回,问:为什么呢?
砖家彷佛在耳边说,理财要打破刚兑
凭什么呢?
在经济这个运转机器上,环环相扣。有些人不是工人,就想,实体工业现在不景气,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会失业!但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理财资金可能就投到了某个实体项目上去,然后强周期下随着实体项目破败而血本无归。当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后,意味着未来高利润的可投行业又少了一个,没有最终承包者的低风险项目,那这个商业模式就要受到很大的挑战:
这个时候允诺你高回报率的,究竟是不是骗子?
而机构之间,还有没有信任。央妈哆嗦了。

延申资料:
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共有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
对于招行来说,截至2018年末,其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为1.9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59%,表外理财规模继续位居同业第二位。
招行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债权、权益市场的融资和配资、股权直投等资产,债券投资配置占比约60%。招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余额为1558.56亿元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薛洪言看来,《差额补足函》其实是存在问题的,“兜底担保虽营造了低风险的假象,但毕竟只是转移风险,没有改变底层交易高风险的事实。一旦底层资产出问题,启动追责程序时,才发现所谓的兜底担保未必有用,起码要走法律程序、颇费一番波折。”
《承诺函》只是一剂障眼法,其存在的目的是承诺人不想让该笔“担保”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基于现行法和财务制度的灰色地带,变个说法来规避。然鹅一旦涉诉,通过法律解释,《承诺函》可能被认定为“保证”,也可能被认定为“并存的债务承担”。
2018年1月,招商财富还被曝出其管理的招商财富-招商银行-弘毅夹层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卷入“10亿元规模的理财产品违约门”。
理财产品业务对银行是有很大益处的,理财是可以出表的,不会增加银行的负债率。对于银行对理财产品承担的责任,银行总是觉得就是收个手续费,原则上估计也不用兜底,只要能证明自己尽责了就好了。

2、
信托。单一模式下,它是机构(比如银行)的通道,就是那个分包的人(制度套利,去哪说理,有些东西就是你没法直接投,必须从信托走,然后莫名其妙就多出来了一个费用,这个费用谁承担?产业或者投资者兼而有之);集合模式下,它又俨然变成了一个小银行。
看看安信信托的故事。
6月7日晚间,安信信托发布长达15页的公告,回复上交所“9大问询”。公告显示: 截至5月20日,安信信托未能如期兑付的信托项目共计25个,共涉及金额高达117.6亿元。
先不管这超百亿的项目最终能不能兑付,看一下这家信托高管和员工的工资。

安信信托员工人均薪酬方面,从2012年到2017年均是超过百万,但是2018年出现大幅下降。2012年-2018年,安信信托员工人均年薪分别为114.84万元、125.82万元、121.09万元、177.98万元、217.27万元、165.86万元、30.86万元。
根据安信信托披露的更正后的2018年年报,其营业收入同比下滑96.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33亿元,同比下滑149.96%。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前几年,多家金融机构认购了安信信托附带远期受让协议的单一信托计划。但由于底层资产出了问题,产品到期后资金无法回流,恰逢资管新规出台后信托公司普遍拆除资金池,造成流动性短时间内紧绷,安信信托为此未能履行回购承诺,实际上已构成违约。
对此,一家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我们已多次沟通,但安信信托希望我们能够展期,给他们一点时间安排流动性。”
远期受让协议,就是金融机构以前常用的抽屉协议,起暗保作用,作为一种增信措施,回购承诺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承诺方的或有债务,这种刚性兑付的做法一方面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监管摸清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2017年,原银监会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对银行同业业务的治理重点就包括“通过违规提供同业增信”。
随后资管新规第十三条也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或者股权类资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回购等代为承担风险的承诺”。该条款直接将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的兜底性条款,包括暗兜、抽屉协议、担保改回购等常见套路都纳入被禁止之列。
说别的都没用,关键还是底层资产的质量
5月中旬,安信信托作为受托人发起设立的“安信·新农村建设发展基金集合信托计划”出现项目本益未全额兑付的情况,产生逾期,涉及项目金额约28亿元。
此项目13年设立,与房地产有关,恰逢内外形式与行业困境叠加,这28亿的钱如何偿付,不禁得替他们捏一把汗。
其实也不用捏汗,顺应“呼吁”,打破刚兑。只是一打破,信托与P2P的区别,可能就不这么大了。而陆续到期的项目……是否还有新血液愿意来?

从信托资金到期情况来看,2019年6月末将有1230只产品到期,合计到期规模达到4,953亿元,其中集合信托到期2,073亿元,单一信托到期2,298亿元,管理财产信托到期583亿元。
信托长期扮演银行的“影子”角色。
在银信合作、监管与创新下信托业快速扩容。从2007年到2017年,信托业在这十年之内爆发式增长,资产管理规模由0.95万亿上升至26.25万亿,规模在十年内扩张了27倍之多。

高歌猛进的信托发行数量和规模背后,违约风险也一直如影相随。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离不开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融资需求,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是主要的融资方。

在如今房地产行业受限、政信平台债务高企的大背景下,没有“刚兑”光环的集合信托产品是不是一种赌博?

延申资料:
2018年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了7.94%
5月份,中泰信托向其所发行的多款信托产品投资人披露了临时公告,称相关信托产品融资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偿付本息,导致信托计划的信托财产不足以支付信托受益人的预期信托利益,对信托产品做出展期或者延期兑付的决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泰信托至少对4款信托产品进行延期或展期。其中,以中泰.恒泰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该信托计划总共9期、募集规模约4.8亿。
公告称,违约的原因在于融资方青海省投受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影响,目前资金面紧张,信用状况持续恶化。
5月24日,长沙银行(601577)发布一则关于诉讼事项的公告。公告显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向该行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款,持续违约。


3、
币圈有一个段子:一个做传销的在听了做区块链的描述后,惊呼,你们这是违法的。
有意思。这两天币圈的第一大资金盘崩盘。

币圈并不是只有比特币,传销、资金盘也出没其中,无法提现、跑路等并不是新鲜事,但涉案金额却一次次被刷新。
据PlusToken宣传资料显示,PlusToken号称是全球第一款区块链生态的应用,集多币种跨链钱包、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全球支付、智能套利、算力挖矿、区块链产业链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力争能满足所有用户在区块链领域的所有需求与价值。
宣传资料称,PlusToken钱包目前已经覆盖全球近170个国家,主要是中、日、韩、德国、新加坡、英国、越南、俄罗斯以及缅甸等,涉及人员300万人,吸纳资金超过20亿。
PlusToken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超高的收益,据其宣传资料,共有三种收益模式,其中最核心的是在PlusToken钱包存储数字货币的基础上,添加了智能狗搬砖和传销式的推荐管道收益。

(坦白说,多少金融创新精英们都在学习这种传销模式,而且都不觉得自己操盘的会死。)



据说此项目核心负责人(操盘手,化名:陈子涵)已经移居到新加坡。个人信息以及其他主要负责人近况还在进一步侦破中。
后面这个圈子还有多少雷?不知道。
我只知道崩盘是想靠理财暴富者的最终归宿,因为玩理财暴富的都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棒。

4、
P2P还要再说吗?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总计为1279家,涉及贷款余额超千亿元,达到1434.1亿元,远超此前问题平台累计涉及贷款余额总和。
7月1日,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第一网贷)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3758.19亿元,同比下降72.07%;参与人数日均43.85万人,同比下降39.72%。
据第一网贷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网贷机构共7705家。其中网贷在营机构826家,累计退出4748家,准僵尸类机构2131家。,同比下降61.81%;贷款余额7909.45亿元,同比下降45.59%。

不要掉以轻心,理论上P2P不可能存在比其他主流金融机构更好的风控措施,所以爆雷,只是时间问题。
想想出借的对手方要做点什么事情才能获得10%+以上的利润率,而且又只要那么一点点资金呢?
即使强如曾经的P2P第一——陆金所(现已转型财富平台了),也经不起前两年不能直视的坏账率。(它还刚兑,算了,转平台吧)

根据陆金所旗下的P2P平台(陆金服)信息披露,目前网贷产品的待收规模高达1018亿,是全行业规模最大的P2P平台,有65万出借人和148万借款人。
除此之外,陆金所的资产管理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因此,综合来看,陆金所不仅仅有自家的P2P业务,还代销了很多其他金融公司的产品,是一家综合的金融平台。
关于陆金所逾期的事件,几乎年年都会发生。
2015年,陆金所旗下的网贷产品(稳盈-安e)曾出现过逾期,逾期87天后,由中国平安旗下担保公司做了兜底。
这也是陆金所旗下的网贷产品被爆出逾期的案例,除此之外,网贷产品再无其他重大舆情。(可能还有其他案例,但没有公开报道)
2017—2018年,是陆金所最频繁爆出逾期的时期。
特别是2018年,一年内被爆出4次逾期,而且是连续掉在了同一个坑里(大同证券),再加上当时运营层面的不谨慎(敏感时期解散VIP群),陆金所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负面舆情。
听说图片里的逾期项目见面会,和去年代销大同证券的四款资管产品有关系,而不是P2P产品。
不管怎么样,中小的P2P平台是没有能力刚兑的,有能力刚兑的也想要转型掉。
在金融创新的领域,不坏,呸死;坏,赚死。
平安保险能兜底,长安保险却因为P2P扑街了。

保险公司,也是会挂掉的!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长安责任保险曾与超过10家网贷平台就履约保证险达成合作,其中包括和信贷、邦融汇、钱保姆、好利网、土豆金服、融金所和微财富等。
全部都是P2P小贷平台。
截至18年底,长安责任保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保险)为P2P平台赔付接近20亿元,此外还有22亿元尚未赔付,洪水猛首般的偿付压力直接导致其偿付能力为负。

国厚资产是安徽省的地方AMC,接盘长安保险,估计也是行政需要吧。

5、
买理财的时候,你会关注项目的风险水平吗?或者,做非标投资的时候,会去看底层资产的评级是多少吗?AA或者AAA?
很可惜,在国内,AA真的和垃圾债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市场说的。

2018年开始,底层资产违约的新闻就不绝于耳,然后去翻一下它们的评级,有哪个低于AA的?当然,制度也要求达到AA才能发。
2017年深交所规定: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应当符合三个条件:发行人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当期债券发行总规模不少于人民币10亿元;深交所规定的其他条件。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虽然监管部门的初衷是好的,严格要求只有高质量的债券才能向公众流转。但是,整体行业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集体的沦丧了下线。因为公开发行的债券评级相对集中,评不到AA级无法公开招标。
因此,应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谁给我评AA,我就找谁评。在此前长达10年的宽松信用环境下,虽然没有出现问题。但是现在整体的信用环境改变了,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所以,即使评出来同样的级别,都是AA,但是哪家评级公司评的,又很重要,因为你评的,有些机构就不认(没有公信力):

我们现在的评级公司有9家,竞争很激烈,因为做一次评级,收入也只有这么点钱。激烈到什么程度呢?当然是要给予一定的返点。
所以,这个级评出来,最终买单的是谁?又是投资者。

再说一个以前评级行业的段子,大公国际曾经给我国信用打AA+,但给铁道部打AAA,也就是我国的一个部门的信用含金量,竟然比国家还高。不可思议吧,荒诞的金融,资本才是王道。
说起那么多的债券爆雷,但是国内银行的不良率却都保持在一个相当健康的水平,这就不禁让人疑惑,那这些爆雷都是空响炮?
如果用天眼查去翻这些主体的诉讼记录,却又发现全是金融机构。

6、
比如在近期广受关注的丹东港、胜通集团违约债的债权人中,包含有多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人以股份行和城商行为主。
实际上,银行理财超过5成资产投资于债券市场,另有15%的资产投向信托等非标资产,结构化理财产品也自2018年以来大行其道
有媒体报道《胜通集团破产:负债223亿,4大行、中泰证券领衔债权人》,据不公开的债权人资料,中信银行除了向胜通发放贷款+担保共计8.34亿元之外,其发行的慧赢系列理财产品对胜通集团的登记债权规模也为2.87亿元。这也是罕见的银行理财产品“踩雷”债务危机的案例。另据丹东港债权人数据,在丹东港确认的486亿元债权中,锦州银行发行的“7777理财”-创赢1204期35天人民币理财产品登记债权1.65亿元,招商银行理财产品确认债权达6.85亿元。在丹东港暂缓确认的195亿元债权中,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深圳理财产品申报债权2.44亿元,中信银行中信理财之共赢天天快车理财产品申报债权2.63亿元。
对此,上述理财产品极有可能是买了相关债券,或者为其他机构买入债券提供优先级资金,有可能是通过信托贷款等非标债权方式将资金投给企业。
说到锦州银行,真是厉害,年报推到8月底才给公布。一延再延。


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0566.HK)股价大跌46.95%,市值蒸发1443亿港元。
“汉能薄膜发电股票暴跌,锦州银行有可能会形成坏账,蒙受一定的损失。”5月28日,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此前有媒体曝出,仅仅去年中下旬,锦州银行就给予汉能控股集团80亿元授信。
虽然尚无法证实双方的真实关系以及授信额度,但两者的关系“非同一般”却有迹可循。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持有锦州银行4.54%股份的第二大股东银川宝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是宁夏宝塔石化集团子公司。根据2014年年报,银川宝塔精细化工在2013年年底时并未持有锦州银行任何股份,也就是说,目前该司持有的锦州银行股份买入时间均为2014年。
而正是从2014年开始,宁夏宝塔石化集团开始与汉能薄膜发电扯上关系,并且在危机时刻“救了”汉能薄膜发电。去年1月,汉能薄膜发电在复牌后向宁夏宝塔配发5亿股新股,集资4.1亿港元。银川宝塔精细化工在2014年的突然“闯入”,并且坐上了锦州银行第二大股东的位置,也反映了该行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大股东变化频繁。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2013年锦州银行的大股东是锦州市财政局,一年之后,该局成了第三大股东。锦州银行官网公布的2008-2010年年报统计,该行在三年间大股东频繁变动30余次。
锦州银行的股份十分分散,与一般城商行由当地财政局或国企控股不同,锦州银行并无控股股东或主要股东,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国家股只占4.27%。根据去年年报,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36.58%,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在同类银行中,与东莞银行的股权结构最为相似。
商业银行,它的使命是什么?为股东创造价值。当它的股东是民营资本时,它的价值观一定会产生极强的道德风险,锦州银行,它公布的不良率只有1点几,并不高,做的呢,是投行高大上的业务,但当金融监管的强度收紧时,它的业务模式和粗放做法受到了极大冲击,因为它忘了:
它所谓的高大上,用的是谁的钱。
被央妈救的包商银行也是一样,在前两年把同业业务做到极致激进的时候,爆雷也同样只是时间问题。投行的收入是比普通业务来得高,但是收入和风险是挂钩的,而在这个模式中,风险太贴周期造成巨大成本,远超收入,长安保险就是最好的例子。

7、
其他最近爆雷的投资产品。
1)“200位香港安盛的客户,被欺骗4亿港币”、“安盛保险,血本无归”、“投保香港安盛(AXA)保险血本无归!向安盛讨回公道!”投资者们在中国香港的街头拉起了横幅。据了解,投连险“爆雷”事件共涉及200多位投资人,损失高达4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近3.54亿元!

保险公司当然表演要一查到底,中间据说很复杂,水很深,就是没提要不要给投资人还钱。尽管新闻已经把操作的违规已经掀得底朝天了。
2)私募基金蒸发5.5亿。



中泰及时撇清,一样的,我只是干了通道的话,尽职了,赚点辛苦费,要追钱,请追私募基金的人去。
那私募基金是啥情况呢?

基金管理人叫深圳市冠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私募排排网上显示,是一家专门做债券的私募公司,2012年12月, 是国内较早专注于债券投资的阳光私募类金融机构。

这家私募的老板叫文勇军,工作经历如下:

冠石注册于深圳,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深圳和北京设有办公室。目前公司核心投资团队有5位成员,主要成员来自华尔街,均具有15年以上的相关从业经验。

这家资管公司在中泰证券还有其他几个资管产品,不知道那些投资人现在还睡得着觉吗?
3)

4)

之前几年的股票就不用说了吧。股市全靠股民的工资支撑着。
所以:
如果说贬值属于一种群体性财富收割,那么理财,就是精准收割。
理财,我要你的财!


终于写完了。
最近A股再现千元股——茅台神酒。
它的成功脱颖而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2000年-2018年,茅台酒的市场价格,翻了38倍,同期,上海房价只涨了14倍,上证指数只涨了1.8倍,黄金只涨了3.8倍。
就算不看茅台酒,看茅台的股票,18年也翻了17倍。
今年上半年,又毫不留情的涨了1.7倍,再次秒杀所有理财产品。
所以,未来的理财,还是要一些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才能心安吧!把钱直接给到那些金融机构专业人士的口袋,真的安全吗?
茅台,抗通胀国内NO.1!

评论

热门博文